内容提要:
本讲座向本网站读者介绍无疏水阀《高效蒸汽供热系统》发明专利。该发明专利是一种系统构成理论严谨、完备、效能更高、不使用传统疏水阀的供热系统技术。其蒸汽潜热利用率(除表面散热外)近百分之百;除接口、破口等泄漏点外,凝结水回收率为百分之百,且自动返回热源勿需外施动力,凝结水显热随同回收。此外,专用装置没有动力机械、易损件和对大气的动密封组件,因此,可靠性很高,不维修周期很长。根据查新报告、监测报告以及专家鉴定意见,本专利技术优于当前其他供热系统技术。
讲座题目
第一讲 前言
第二讲 供热系统现状
第三讲 全面认识、评价疏水阀
第四讲 供热系统技术流派简介
第五讲 提高供热系统效能的方向
第六讲 无疏水阀《高效蒸汽供热系统》基本原理
第七讲《高效蒸汽供热系统》的局限性及其发展
第八讲 无疏水阀供热系统技术的的适用范围
第九讲 无疏水阀供热系统效能分析
第十讲 节能效益的规范计算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一讲 前言
《无疏水阀不等压蒸汽供热系统》是在《高效蒸汽供热系统》发明专利的基础上,为适应更加广泛的、用热设备用汽压力不等的供热系统而研发的、同样不使用传统疏水阀的高效能供热系统技术,也已获我国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授权。
众所周知,提高供热系统的热能利用率是非常困难的课题。从1911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发明疏水阀应用于间接加热的供热系统,至今已经一百余年,但系统的构成还没有出现质的变化。特别是现行的间接加热供热系统(简称“现行系统”)中的疏水阀,历来被看作是获得系统高效能必不可少的部件,甚至称之为“节能阀”。由于它在系统中的作用如此重要,以至于各发达国家都把研制、开发高可靠性、长寿命疏水阀作为提高系统效能的主要研究方向。但是,收效甚微。事实上疏水阀的负面影响也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表现在:
由疏水阀自身阻汽排水功能所决定,系统中每台用热设备必须配用一只。热负荷大的用热设备还可能需要并联多只疏水阀。其用量必然很大;
难于保证在线的每只疏水阀都不失效(严重漏汽或堵塞),最终导致蒸汽穿漏;
饱和状态下蒸汽凝结水通过疏水阀的流通孔时,要产生闪蒸汽,工作压力越高闪蒸量越大,进入凝结水管道成两相流,难以回收利用;
泄漏的新蒸汽和凝结水闪蒸汽充斥凝结水管道,最终使系统难以闭合,只能排空。严重时使系统成为事实上的开式系统,能源浪费严重。……
对此,企业对此体会尤深。
尽管上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相继开发了以电、汽、气为动力源的各类高温凝结水回收装置,实为凝结水输送机械,(如日本直呼为“输送机”)应用于供热系统。但由于疏水阀不能消除蒸汽泄漏和低背压工作特征,实效极微。
怎样才能解决疏水阀不利于系统闭合的问题?能否考虑不使用传统的疏水阀?逆向思维使我们找到了大幅度提高供热系统热能利用率新的研究方向,发明了《高效蒸汽供热系统》技术。这项技术应用于开式系统的改造,节能率达40~50%;应用于引进技术的系统改造,节能率也达25%以上,取得了很高的节能率。
由重庆市经委组织的无疏水阀供热系统技术第一例重庆长江橡胶厂示范工程,于1994年 3月投运,取得了43.68%的节汽率!(其后免维修地运行了十余年。)当年10月25日由重庆市经委主持通过了项目验收和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高效蒸汽供热系统》发明专利技术构思巧妙,技术先进,优于国内外现有技术,应予大力推广。” 由于仅此一例应用,专家评价在用语上似有保留。
如此高的节汽率,受到重庆市经委的重视,立即又向原国家经贸委申报立项,在五个行业进行扩大试验研究(含不等压系统),均获得了≥45%的节能率。在考核运行三年多之后,重庆市经委代表国家经贸委于1998年9月25日组织了本“扩大应用研究项目”的验收和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是投资少,回收期短,节能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突出的成熟技术。该技术处于当前国际领先水平。”
1999年8月经原国家经贸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会同欧盟技术专家,反复多次的对重庆中策轮胎有限公司内胎车间的无疏水阀改造案例进行考察,并确定本专利技术在橡胶行业的实施案例录选为供热系统领域中的最佳节能技术,并将本应用实例编制成“最佳节能实践案例5”向全国发布。
此后,本专利技术在化工、橡胶、卷烟、造纸、电子工业(敷铜板加热工艺)等行业广泛应用,均取得了比其它先进技术更高的节能率。其高效能和高可靠性不断得到验证。
《高效蒸汽供热系统》发明专利于2003年终止专利权保护。本研究所以独家拥有、并已获授权的《无疏水阀不等压蒸汽供热系统》发明专利技术继续为社会提供服务。《无疏水阀不等压蒸汽供热系统》发明专利完全涵盖了等压系统的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