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压器 该设备是专为不等压蒸汽供热系统设计的。以卷烟厂烟机设备膨化塔使用的疏水阀和系统改造后使用的均压器为例作比较,两者凝结水流通孔径之比为5∶25(mm),流通面积为前者(疏水阀)的25倍。因此,使用均压器后膨化塔内积水的可能性为零,从而保证了膨化塔的工艺加热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疏水阀通径小,容易被杂物堵塞。均压器孔径大,被堵塞的可能性极小。因而均压器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正常工作而勿需维修。均压器还具有自动节流降压适应系统压力关系,拥有让不同用汽压力设备顺利共网的功能,并能适应高背压工作条件的要求。由于使用均压器后消除了疏水阀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为系统的完善闭合和集中疏水创造了条件。
根据用户要求,为了不影响生产,新增的均压器与原疏水阀并联安装。当调试投运完成后,疏水阀前后的阀门被关闭,可视为被取消。其后,拆除与否由企业自主决定。均压器与疏水阀的功能比较见下表:
序号 |
比 较 项 目 |
压 力 均 衡 器 |
疏 水 阀 |
简 评 |
1 |
阻汽排水功能 |
有,但不漏汽 |
有,失效漏气严重 |
前者更优 |
2 |
流通孔设计 |
大口径调节阀 |
小节流孔 |
重大差别 |
3 |
凝结水流量变化范围 |
从零到最大连续变化 |
阀孔小,流量变化范围也小 |
前者更优 |
4 |
允许工作背压 |
原则上不限制背压 |
必须低背压工作 |
前者更优 |
5 |
工作方式 |
连续自动调节,密封面原则上不受损坏 |
冲击式间断工作动作频率很高,密封面易损致漏 |
重大差别,前者更优 |
6 |
使用寿命 |
可靠性很高,可长期不维修 |
易漏易堵,有效寿命短 |
前者更优 |
7 |
安装关联 |
只与压力等级相关。压力相同的可共装一台压力均衡器 |
每台设备必须安装一台或多台疏水阀,用量大 |
重大差别,前者更优 |
8 |
凝结水出水状况 |
背压按需由定压装置调定,创造了不同用汽压力设备的均压共网条件 |
凝结水出水压力低,回收时需要外加动力 |
重大差别,疏水阀背压高时,流通量下降疏水不畅 |
9 |
凝结水回收耗能情况 |
自压输送,不耗动力 |
耗电能 |
前者省能 |
10 |
构成系统的可靠性 |
失效几率很小 |
随时可能失效 |
重大差别 |
11 |
总评价 |
拥有全面技术优势 |
各项性能劣于前者 |
|
■ 定压装置 顾名思义,是为系统某个环节提供一个设计预定的压力值。以车间单元系统为例,定压装置内的压力应略低于车间系统内最低用热设备压力的压力值,以保证车间内所有用热设备的凝结水能够顺利流向定压装置而不会互干扰。定压装置处的压力由设计人员根据工艺参数要求设定。
■ 调节装置 该装置内设置有大口径精密调节阀,是杜绝新蒸汽泄漏的忠实守护神。装置内部设计有感知水位元件,无凝结水时调节阀可靠关闭。正常工作时,调节阀在水位感知元件的控制下,变成了一个大小可调的通道,凝结水凭借自身拥有的压力返回除氧器或软水箱,凝结水不再需要任何“冷凝水回收装置” 去回收。在系统完善闭合后,因疏水阀造成的泄漏全部消失,系统漏汽率为零。
由此,《无疏水阀不等压蒸汽供热系统》发明专利拥有了《高效蒸汽供热系统》发明专利完全相同的技术特征,即:
不再使用传统疏水阀承担阻汽排水任务,由系统构成实现了供热系统的完善闭合,消除了因疏水阀引起的蒸汽泄漏;
实现了蒸汽潜热(除表面散热外)100%地向被加热介质释放;
用热设备疏水不畅的问题彻底消除,实现了最佳工艺加热状态;
介质在系统内循环,不损失于系统之外,相当于凝结水及其显热100%的有效回收利用;
专用设备为无故障设计,无易损件,可靠性、稳定性很高,不维修周期很长;
系统实现了无人值守的自动、稳定地运行,节能率、经济效益稳定;
降低了对企业的管理要求,大幅度减少了维护、维修费用。
……
蒸汽应用于工业生产,凝结水从人工排放到发明疏水阀自动疏水,再到“密闭式冷凝水回收”技术的应用,凝结了无数科技人员的心血,功不可没。但是,整个供热系统技术举步维艰,百余年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高效蒸汽供热系统》和《无疏水阀不等压蒸汽供热系统》两项发明专利一反传统思维,不再使用疏水阀,由此解决了因疏水阀负面影响带来的各种问题,使系统的实现了零漏汽率,无疑是史无前例的进步。均压器允许在任何背压下工作,由于其流通孔径足够大,没有如疏水阀节流降压的问题存在。因此,凝结水能够依凭自身拥有的压力返回除氧器或软水箱,大大降低了各种“冷凝水回收装置”在供热系统中的存在价值。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采用本发明专利改造传统供热系统,不仅会大幅度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也免除了因疏水阀和动力机械存在而带来的维修工作。更重要的是,用热设备疏水不畅的问题彻底解决,使加热时间缩短,工艺加热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极有利于产品质量和产能的提高。陕西生益华电科技有限公司是原电子工业部生产覆铜板的企业,生产线由日本引进。由于日方设计的供热系统存在问题,其年产量一直徘徊在237万张水平上,日方多年售后服务未能解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2005年该公司采用本所专利技术对其供热系统改造后,原24层大型热压机疏水不畅、积水和模具层间温差过大(有的层间温差高达8℃)的问题,得到了彻底消除,加热时间的缩短和系统免维修,增加了大量的有效生产时间,使该公司 2006年的年产量突破了原产能设计能力,从原年产量237万张一下跃升至337万张,增产约三分之一,因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节能效益。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使用了本所发明专利技术的企业体会深刻。
《高效蒸汽供热系统》和《无疏水阀不等压蒸汽供热系统》——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供热系统发明专利技术,是当前国际领先技术,值得企业关注。